引子
太陽的光和熱,肇啟了蒼茫大地上的黎明。
人類對電能的開發和利用,為工業文明和科技進步背景下大自然的夜與晝,賦予了萬家燈火和機器轟鳴的詩情畫意。電,使黎明不光屬于雞啼破曉和東方的魚肚白,它更像黎明的另一種象征,而黎明,恰如電的另一種寓言。
“黎明,是我們老百姓心中的明星?!币晃惶旖蛉藢ξ腋锌?。黎明指張黎明,他是國家電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濱海供電公司配電搶修班班長。
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家門
“八千里路云和月”。這是熱血男兒仗劍天涯的豪情寫照,可張黎明卻用長達31年的時間,巡線8萬多公里。這是一段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路,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路,需要屏息靜氣繃緊神經的路。
繪制線路圖1500多張,這是只有真正的工匠才能完成的線路“情報圖”,每一頁,每一個線條,每一個符號,折射著共和國普通藍領職工張黎明與濱海新區由鹽堿地變成環渤海經濟熱土的某種關系,盡管,這樣的關系在濱海新區鳳凰涅槃般的華麗轉身中,只是一縷流光碎影,可恰恰是這一米陽光,或者一束火花,映襯出了天津人砥礪前行的模樣。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這里,記憶的閘門和電路的閘門幾乎是同頻共振的,濱海的“老電力”孫云東給我介紹張黎明的時候,總要說:“當年啊……”回溯當年,仿佛是對張黎明前半生所有秘密的一次求證。上世紀80年代,他騎著二八式自行車匆匆穿行在疾風肆虐的簡易木質電桿之間;到了90年代,他推著摩托車奔波在狂雪籠野的高壓線之下;進入新千年,他開著“大黃車”在企業和社區里東奔西走;近些年,他常常駕駛著現代化搶險車……
這是時光的流轉,也是一個人的年輪和閱歷。交通工具從老式自行車到現代化的搶險車,電桿從低矮原木到高聳入云的塔式鋼筋混凝土,線路從一片一地到整個濱海全覆蓋,彈指一揮間,張黎明由弱冠進入知天命之年。
我見過張黎明不同時期的照片:結實的身子,憨厚的笑臉,眼鏡片后面是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可見到真人時,卻發現早已兩鬢霜染,額頭躥出幾道深深的皺紋。
“他是個玩命的人?!睋屝薨嗟睦蠋煾蹈嬖V我。
2012年7月26日深夜,一場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席卷津門。告急!告急!告急!停電!停電!停電!80多個報修電話仿佛雷鳴閃電中絕望的呼救。張黎明帶領隊友們立即投入戰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汗水,泥水,雨水;張家,王家,李家……所有報修任務初戰告捷,可他們個個累成了一攤泥。
“大伙兒吃口飯吧?!睆埨杳鬟@才意識到,連續奮戰8個小時,他和隊友們滴水未進。疲倦和困乏排山倒海般襲來,他們最大的愿望,只是睡個好覺。
“電管家”“電保姆”“電使者”……這是老百姓對張黎明的昵稱。他好歹也算個芝麻官——班長??筛嗟睦习傩崭敢庵焙簟袄杳鳌?,就像爺爺喊孫子,父親喊兒子,大姐喊弟弟……
搶修的搶,是搶時間;搶修的修,是化腐朽為神奇。而張黎明偏偏就是創造神奇的人,他累計完成故障搶修、倒閘操作等業務兩萬多次,可在有關他的安全事故記錄簿上,始終保持著一個大大的“零”。這不是記錄,但也是記錄。
社區居民老趙告訴我:“有黎明在,我們心里就亮了?!?/p>
這是一句頗具詩性的語言。燈亮了,便是人心亮了。
“一分辛苦一分才”。張黎明通過對上萬個電路故障進行科學分析和歸類梳理,以50個典型案例為基礎,研究形成了“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庫”“搶修百寶書”,并制作成錄音和視頻,供隊員們學習參考。為了把獨門絕技傳授給隊友們,他這個“小諸葛”又把38個案例編印成便于攜帶的口袋書,很快成為隊友們上陣的“錦囊妙計”,關鍵時刻,一打開口袋書,許多復雜的電路故障,立刻迎刃而解。
張黎明因此擁有了一個“全科醫生”的美譽。
老百姓信得過,同事們看得起,2008年“濱海張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應運而生,毫無懸念。它是老百姓的呼喚,也是張黎明的愿景。
“眾人拾柴火焰高”。10多年來,服務隊已經拓展到9個支隊、215名隊員,服務面積227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297萬余,服務供電戶數65.5萬戶,服務142家世界500強企業……服務隊先后與十幾個社區的150余戶老弱病殘住戶確定了幫扶關系,建立了服務檔案,隊員們每年開展志愿服務1100余次。2012年,張黎明在國家電網舉辦的“服務之星”競賽中,力挫群雄,捧得國家電網公司“十佳服務之星”榮譽稱號,服務隊獲“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天津市“優秀志愿者服務團隊”、國家電網“金牌”共產黨員服務隊等榮譽。
如果說張黎明是黎明時分最早躍入人們視野的那顆星,那么,如今的服務隊,早已群星璀璨。
創新夢,迎接黎明的曙光
“黎明是個好鉆牛角尖的人?!标犛迅嬖V我。
走進成立于2011年的“張黎明創新工作室”,首先撲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牌匾,上書:服務沒有最好,創新就能更好。
有多名“創客”給我聊起張黎明鉆牛角尖的專心、癡迷和執著,那簡直就是撞斷南墻不回頭的主兒。在別人眼里,線路就是線路,故障就是故障,險情就是險情,不少看似正常的操作業務,全國各地的電力人都是用傳統方法去解決,但張黎明卻不是,在搶修現場,他不光手腳并用,目光里像是布滿了千年疑問和萬載糾結。他好像在做夢,夢中有黎明迎來的曙光。許多天以后,他總會突然脫口而出:“能不能這樣?”“能不能那樣?”“能不能……”
所謂“這樣”“那樣”,都是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發明……
一個新點子,也可能只是一個小點子,可張黎明“小題大做”之后,卻能“四兩撥千斤”,解決大問題。比如他發明的“急修專用工具BOOK箱”“孿生卡”“絕緣操作桿”……有的節時,有的省力,有的可以避免多種風險。
“每當發明一個小物件,咱隊長就興奮地像是變成了愛迪生?!标犛训允佬鄹嬖V我。
用慣常思維看來,發明創造是科學家們在實驗室里的壯舉,可張黎明的發明創造更像是田野調查的結果,就像一根小草對手指的傷害,人人習以為常,可在木匠大師魯班那里卻誕生了鋸子。這樣的觀察、發現與發明,更像一束束、一朵朵充滿異香的花絮,匯成了這位藍領科技創新的“大觀園”。
“大觀園”里,創新的花絮,如雪,似蝶。
花絮之一:曾幾何時,飛鳥被看作線路的死敵。鳥兒們常常不請自到飛臨線路設施上“做客”,或者銜來鐵絲、鐵片等導電物筑巢“安家”,由此釀成鳥、線、變電設施“同歸于盡”的惡性事故。張黎明經過長期對鳥類棲息規律的觀察,主持發明了“三防涼帽”:防鳥害,防銹蝕,防污閃。既增強安全性,也降低維護成本,還促成了鳥類與供電器材的和諧共處。該項目推廣使用后,電力系統一片叫好。
花絮之二:社區用電一旦超負荷或遇到雷雨天氣,變壓器最容易發生保險片短路燒毀故障,為了啃下這一硬骨頭,張黎明巧妙利用物理學重力跌落原理,發明了可摘取式低壓刀閘,既可減輕登桿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減少操作時間,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這個發明投入使用后,不僅減少了10千伏停電戶數,縮小了低電壓停電范圍,而且故障處理耗時由原來的平均45分鐘縮短到8分鐘。這項榮獲國家專利的發明項目,每年可減少因停電帶來的損失300萬元。
花絮之三:在絕緣斗臂車上實施帶電作業,師傅們必須身穿厚重的絕緣服,戴著笨重的絕緣手套進行導線剝切。烈日之下,時有中暑情況發生?!澳懿荒苡弥悄軝C器人代替呢?”這個想法一冒出來,張黎明立即帶領工作室的“創客”們投入研究,他們遍查資料,反復設計,現場試驗。一次,兩次,三次……失敗,失敗,再失敗……“寶劍鋒從磨礪出”。經過大半年的努力,一項轟動國家電網系統的智能機器人“創享一號”橫空出世。張黎明給這項獲得國家專利的成果取了個名字:“鋼鐵俠”?!颁撹F俠”在國家電網第三屆青創賽中,一路過關斬將,殺入決賽。
……
“一花引來百花開”。如今,濱海供電公司依托“張黎明創新工作室”,建立形成了創新孵化基地、創新工作室和班組創新工作坊“三級聯動”機制,先后孵化出“金種子”“星空”“靜默”“蒲公英”等8個班組創新工作坊,“創客”隊伍發展到157人,其中有9人獲得天津市勞動模范稱號,210人提高了技能等級。工作室成立7年來,累計開展技術革新400多項,獲得國家專利140多個,其中有20多項成果填補了智能電網建設的空白,為國家創造經濟效益10億元。2013年以來,“張黎明創新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天津市十大示范勞模創新工作室”“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稱號。
而張黎明自己,也先后戴上了“濱海工匠”、“天津工匠”和“國網工匠”的桂冠。
有人夸張黎明:“你是藍領隊伍里走出來的大國工匠?!?/p>
張黎明說:“我只是用心了?!?/p>
用心?我突然想起一位學者從天津青少年第三屆科學嘉年華開幕式上給我打來的電話:“有位小朋友告訴我,張黎明叔叔能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發明創造,我們應該更能??磥?,小朋友們是用心了?!?/p>
又是一個用心。
“少年強則國強”。張黎明也曾有過少年時代,這是一顆心點亮另一顆心,這是上一代點亮下一代的夢。
“明星”黎明的生活秘密
“我們心中真正的明星,是黎明?!币晃簧鐓^大娘給我說。
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感慨了,可是,與生俱來的慣性錯覺仍然讓我第一時間想到了香港影視明星黎明。
我非常清醒“明星”這個詞在當下的世界意味著什么,比如狂熱的崇拜與追逐,再比如,心靈與情感的遠與近。
我當然沒有影視明星黎明的聯系方式,可是,當我和張黎明互加微信的一剎那,我才知道,這位被“時代楷?!?、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等絢麗光環環繞著的大“明星”,他的手機號碼居然是面向社會公開的。
公開在哪里?在社區敬老助殘服務卡上,在街道市民服務手冊上,在便民愛心卡上。萬千個手機鈴聲,像“觀眾”與“明星”的一個個訂單,自然而然地形成他的工作狀態。不同的是,他這個“明星”的“走臺”不是在霓虹閃爍、呼聲震天的演義場,而是操工具,出門,上街,進廠,入戶,登桿,攀梯……2016年5月,張黎明充分利用新媒體,開通了“黎明出發,點亮萬家”微信公眾號平臺,把自己和隊友們的信息直接公布在信息網絡平臺。
“都說如今的人都好追星,咱追的是‘電’星?!币晃晃飿I公司的經理告訴我。
大凡“明星”,共同點是你很難采訪到他。即便找到他,他也無法確保有時間跟你聊。他和時間一樣,早已不屬于他自己。
我和張黎明面對面坐了不到兩小時,這期間他的手機響了至少6次,離座出門至少3次。我這才獲知,他不光要隨時對接來自廠區、社區的報修業務,還要擠出時間宣講十九大報告。一名隊友告訴我:“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他已前往市直、區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宣講十九大報告29次?!眱H近期宣講過的大型企業就有天津水務集團、天津水產集團、天津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天一建設集團……“我是一線的職工,我最想去的地方,同樣是一線”。張黎明深有感觸地說。我了解到,張黎明的身影出現最多的地方,往往是班組、車間、社區、邊防站點,和他圍在一起的,多是工人、農民、青年員工……
截至我采訪的當天,張黎明已接待前來“求經問寶”的團隊30批次:北京的,河北的,山西的,江蘇的……
凡是“取”上“真經”的,無不大發感慨,而感慨詞多是“真沒想到”“長見識了”“我們也和電拼了幾十年,這下突然開竅了?!?/p>
一位來自山東電力系統的技術員告訴我:“從張黎明這里,我取到了火種?!?/p>
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我突然意識到,此刻的張黎明,更像一位播火者。
“勿以善小而不為”。老舊小區的樓道,往往被昏暗籠罩,對于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夜晚進出樓道如履薄冰。2017年5月,張黎明主動捐獻濱?!拔拿鱾€人”獎勵金1萬元,成立了“黎明·善小”微基金,并動員居委會在社區募捐光明志愿者,也就是說,志愿者只需使用一種能聲光控制的LED節能燈泡,每年承擔微不足道的1.5元電費,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目前,已經有600多層老舊樓層的200多戶居民告別了黑暗,迎來了光明。
“當一個人長期生活在老百姓中間,人們往往就忽略了他的身份和職業,只把他看做一個好人?!鄙鐓^工作人員張妍說。
2015年3月的一天,張黎明接到丹東里社區70多歲的大娘陳雨蘭打來的電話:“黎明,我心臟病犯了,可孩子們一時聯系不上……”
多少年了,這種與“電”毫無關聯的電話總是接踵而至,但張黎明非常清醒,所謂“善小”,不止姓“電”,它還姓“善”。張黎明二話沒說,帶領隊員們趕往大娘家里,他把大娘背下樓,5分鐘就送進了醫院。醫護人員看到來者是身穿“紅馬甲”的服務隊員,立即開啟綠色通道……
一位醫生心有余悸地感慨:“假如再晚到5分鐘,就……”
張黎明告訴我:“好多人問我有什么高大上的思想根基,其實,我就是個普通人,我得對得住當年引領我走上‘電路’的父親、師傅,還有我的妻子和孩子?!?/p>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張黎明祖籍河北省,作為中建六局的職工子弟,幼小的他曾隨父親四海為家,輾轉大半個中國。他目睹了父輩們在內蒙古開發海勃灣礦區、在湖北十堰建設第二汽車制造廠、在丹江口修筑水庫、在燕趙大地引灤入津、在大港鏖戰發電廠的風餐露宿和沖天干勁。曾幾何時,他連續幾個月甚至一年都見不到父親的蹤影。他常常問母親的一句話,與當下某省衛視開辦的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名稱可謂異曲同工:“爸爸去哪兒?”
母親就不厭其煩地告訴他:“爸爸來信了,在甘肅酒泉呢?!?/p>
“爸爸來信了,在寧夏銀川呢?!?/p>
“爸爸來信了……”
只是,同樣的親子,同樣的戶外,同樣的真人,“上演”的卻是另一種主題,彌散的卻是另一種人生況味。
張黎明的母親今年74歲,是一位普通家庭婦女,可就是這樣一位母親,不僅婉拒子女照顧,而且堅持為鄰居理發剪頭50年,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嬰幼兒,她則登門服務?!八氖召M完全是象征性的?!币晃淮鬆斀o我娓娓道來:“過去她剪一次頭收費5毛錢,現在呢?您猜?!蔽耶斎徊虏怀鰜?,但我知道如今津門普遍的理發行情價位在20元以上。最終還是大爺揭曉了答案:“5元?!?/p>
張黎明出生于蒼茫的內蒙古大漠,那是1969年8月的一個黎明。父親后來問他:“你知道為什么給你取這個名字嗎?”
張黎明回答:“我懂?!?/p>
“你真懂?”
“嗯,您干什么,我將來就干什么,因為我是黎明?!?/p>
1984年,少年張黎明毅然決然地報考了天津電力技校。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和許多國營企業轉型期的陣痛一樣,張黎明的妻子下崗多年,一直在外打工。很多人建議他利用“顯赫”的“明星”身份在電力系統為妻子安排一份工作,或者動用人脈在相關業務單位謀一個崗位,但張黎明只吐了一個字:“不!”在張黎明這里,小家和大家,都是同一個家。
《朱子家訓》云:“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边@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居家過日子的千年古訓,可張黎明卻無法做到“忠孝兩全”,特別是逢年過節時、父親病危時、妻子分娩時、兒子高考時……父親生前這樣安慰他:“從你身上,我看到了我的影子,這就是最大的孝了?!?/p>
一句話,讓張黎明的內心頓然“跳閘”,滾燙的淚水像涌泉一樣奪眶而出?!澳袃河袦I不輕彈”。張黎明控制得了萬千電閘,卻控制不了那一刻的“心閘”。
在老一輩創業者的腳印里,張黎明走出了自己。那些腳印,是歷史的喚醒,是時代的回眸,有節奏,有韻律,有張弛,有溫度,像首尾呼應的人生樂章。
張黎明服務了半輩子,設計了半輩子,策劃了半輩子,夢想了半輩子,如今,他的白發和皺紋里已經悄悄隱現出夕陽的清輝,可他對未來的設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說:“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退休后開一個餃子館,我剁餡兒,妻子搟皮兒,不是為掙錢,只為一家人圖個樂呵?!?/p>
我無法想象十年后的餃子館將是什么模樣,但我卻似乎聞到餃子的馨香,那種香,不光來自那餡兒,那皮兒,那樂呵……
結 語
斗轉星移。無論時空如何變幻,每天都有一個新的黎明誕生。像初心,也像堅守。
這是屬于張黎明的黎明,屬于濱海的黎明,也是屬于1.2萬平方公里津沽大地上的黎明?!耙恢Κ毿悴皇谴?,百花齊放春滿園”。在這片熱土上,正在走出一個個楊黎明、趙黎明、孫黎明、鄭黎明……
他們不是張黎明,可他們真像張黎明。
有夢的地方,黎明始終在迎接太陽。(秦嶺)
-
(2018-08-14)
-
(2018-08-14)
-
(2018-08-04)
-
(2018-08-02)
-
(2018-07-11)